作品名称:双龙戏珠
ID:113638-004-02
[拍摄时间:2010年2月]
泉语“弄龙”,每春节、元宵或其他盛会庆典活动舞弄。
舞龙之俗,由来已久。据宋·吴自牧《梦粱录》载:“......草缚成龙,用青带遮草上,密置灯烛万盏,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。”可知宋代即有舞龙之俗,且弄的是“火龙”。弄龙不仅用于庆典游行,古代有时还用于祈雨乞水,据传北宋·蔡襄任泉郡知府时,永春久旱无雨,他亲诣永春祈雨,民间同时舞龙以乞甘霖。
泉州各县,龙的形象各有特色。龙身用竹蔑扎成空心圆筒,中间穿以木柄以便手擎,节数十余节不等,两头为龙首及龙尾,裹以彩绘之布质龙身,称为“布龙”;如每一节内可以点烛者,称为“龙灯”,亦称“火龙”;此外尚有由蝴蝶状组成的“百叶龙”,点燃炷香的“香火龙”,用木板凳组成的“板凳龙”,以及由稻草扎成的“草龙”等。